
在雪山主峰的回程上,我們來到了黑森林的水源地,每個人裝滿從 369 山莊帶來的水瓶後,放入背包慢慢扛回去給莊主。「這生水不能直接喝!」嚮導不斷提醒大家。
陽光、空氣、水是構成生命的三大要素。在山林裡,晴天時陽光通常過於強烈,新鮮的空氣則不虞匱乏,但水往往是令人頭痛的問題。正常人一天需要補充 2000c.c. 至 3000c.c. 的水,在大量流汗的狀況下則需要更多。然而,從事登山活動的過程中,隨身背負 1000c.c. 至 2000c.c. 的水不會有太大負擔,且能從容應付單日的登山行程,但如果需要安排多天數的登山行程則會遇到飲用水不足的問題。
到底要帶多少水?
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了解到各水源之間需要走多久、多遠。Andrew Skurka 建議大家試著在保持水分補充足夠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隨身攜帶的水。若抵達水源地時有脫水狀態,則往下一個水源時就需要準備比平常更多的水。另外,也可以用一公里需要補充 150c.c. 至 200c.c. 的水量來作估算,再依個人狀況調整。所以水源和飲用水計畫在登山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在台灣的高山山屋中,部分有蓄水設施可提供山友取用,途中也會有山澗或小溪等水源。許多山友一看到清澈的山泉時,總是習慣性地直接用手勺起飲入,但這些水真的乾淨嗎?
登山情報
尿液的顏色較濃或量較少代表身體的處在脫水狀態,因此到了營地休息時,應充分利用營地水源補充水分。

登山野營的淨水方式
清澈的泉水看似乾淨無比,但依舊潛藏已被污染的風險,千萬不可大意。水中可能致病的物質有許多種,包括細菌、病毒、原蟲、寄生蟲、重金屬和各式各樣的有機物等。
取水時盡可能選擇較乾淨的水源,例如靠近源頭的地方、流動的溪水或石壁的滲水,若非得要從靜止的水源中取水,則只取靠近水面幾公分的部分,因為這裡有受到大量紫外線的照射。取完水後需要進行淨水處理才能開始飲用,常見的處理方式如下:
- 煮沸法可以殺死大部份的微生物和病原體,但耗時、耗燃料,無法快速解渴。
- 濾水器可以濾掉原蟲和細菌,但不易移除病毒。使用上快速方便,且可以改善水的味道,但是價位高且使用上有壽命限制,混濁的水也很快造成濾水器的堵塞。
- 淨水錠有加入化學藥劑如氯、碘等物質,可以殺死大部份病原,但對隱孢子蟲效果較差(需等待四小時以上)。價格便宜又方便操作,缺點是水會殘留藥劑味道。
- 紫外線光筆可以快速讓原蟲、細菌跟病毒失去活性,但價格非常昂貴。
水對人類身體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在登山前一定要再三確認水分的補給計畫,除了隨身攜帶的水外,還要確認途中的取水點,避免面臨無水可喝的慘況而陷入危機!
參考資料
How to Purify Water When You are Camping or Backpacking
《雪霸國家公園登山安全手冊》
《國家地理終極登山裝備指南》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