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要考潛水證照?
沖繩青洞潛水回來後,對於海洋的美麗面紗依舊念念不忘,不論是悠遊的熱帶魚、鮮豔的珊瑚或是青洞所帶來的震撼。但體驗潛水的過程必須被教練拎著,不只沒這麼自由與舒適,看到的東西與探索的路線也非常有限。簡單來說,因為沒有潛水證照我們錯過了許多精彩的畫面!
坦白說,這三天的「開放水域潛水員」的訓練課程比想像中辛苦,但我相信這一切都會值得的!以下將分享自己學習 PADI 開放水域潛水員課程的過程與心得。如果你也正準備要去學潛水,不妨參考看看吧!
延伸閱讀:我不會游泳,可以學潛水嗎?

該選擇哪一個潛水系統?
潛水有許多不同的教學系統,如 PADI、SSI、NAUI、CMAS 等,而這些學校所發行的證照都是世界通行的,並沒有哪一個系統教學比較厲害,重點還是在於教練的教學過程中以及自己吸收了多少東西。本次選擇 PADI 只是剛好周遭朋友都是從這個系統出來的!
◤潛水系統英文全名◢
PADI(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
SSI(Scuba School International)
NAUI(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derwater Instructors)
CMAS(Confédération Mondiale des Activités Subaquatiques)
PADI Open Water Diver Course
以 PADI 系統來說,一般會從「開放水域潛水員」(Open Water Diver 最大潛水深度 18 公尺)開始學習,然後再上「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 最大潛水深度 30 公尺)。如果時間充裕想要一次學完兩個課程也是沒問題的,但應該會超級累吧!
拿到 Open Water Diver 證照後就可以參加旅遊潛水(fun dive),但還是要先確認自己的資格是否符合該行程的要求,例如探索的深度超過 18 公尺,就需要有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的證照。另外,行程中要使用「高氧」的話,你也必須上完高氧的專業課程後才能參加。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參加超過自己能力所及的潛水行程。

如何選擇潛水中心?
台灣許多地方都可以學習潛水,像是台北、龍洞、墾丁或是綠島等地,但該怎麼選擇店家是多數新手們的疑問之一,而這次選擇的考量有 2 大準則。第一是教練學員比,由於「開放水域潛水員」是基礎課程,目的是把自己的基本動作練習到正確與熟練,所以特別選擇教練學員比 1:2 的店家(以下內文也會特別說明!)第二就是網路上的評價,畢竟學費也不便宜,當然要挑信譽良好的店家啊!網友分享的悲慘學習心得文章我覺得滿有用的,可以知道他們遇到的狀況,也能讓自己試著預防和避免。
這次選擇的台灣潛水,不但是台灣目前唯一有白金課程總監的 PADI CDC 職業發展中心,而且學員的評價普遍都很棒,再加上常常舉辦潛水活動,所以就報名下去了!此外,不論你去哪裡上課,記得都要先查詢你的教練是否合格(PADI Pro Check),千萬不要當白老鼠啊!

PADI 實際上課流程
開放水域潛水員的課程包含 5 個知識發展單元、5 個平靜水域單元、4 次開放水域實習。手冊的內容滿豐富的,建議你一定要閱讀完,最後會有一個學科考試,需要達到 75 分以上才算過關。
Opne Water Day 1
- 08:30 填寫報名表,分配個人潛水裝備
- 10:30 游泳池進行平靜水域教學
- 17:00 清洗裝備
分配好個人裝備後,教練就載著大家前往位於墾丁大街尾端的 Dozen Park 12 號潛水會館,進行第一天的平靜水域實習訓練。部分的墾丁潛水店家也會在這裡教學,泳池最深達到 10 公尺,看起來是一處熱門的地方啊!

如果你有仔細閱讀 PADI 手冊的話,可以發現平靜水域共有 5 個練習單元,每個單元都有註明需要練習的項目,有空的話不妨對照一下,以便確認自己是否都有完整學習到。練習的內容從基本的裝備介紹、手勢、調節器排水、面鏡排水、下潛和平衡壓力等動作,緊接著到較深的水池練習中性浮力、有參考物下潛、空氣耗盡和備用氣源練習、有控制式緊急游泳上升(CESA)、水底穿脫裝備等模擬狀況練習。重點是,所有的練習動作之後到開放水域實習時都會再考核一次,所以你務必要好好地確實練習!

對我來說,最有趣也最困難的就是中性浮力控制,透過呼吸和吐氣讓自己維持在一定的深度,進入一個類似無重力的狀態,然後再將身體保持在水平狀態下踢水前進。練習時,常常一不小心就會浮起來或沈下去,教練也一直強調說「如果中性浮力控制不好的話,未來參加 fun dive 時,潛導可能怕你撞壞珊瑚就會略過一些厲害的潛點了!」,所以這真的需要花時間好好練習啊!
特別感謝健旭教練,每一個動作都會細心講解,確認學員理解後才入水開始練習,也會確認我們都正確操作後才換下一個練習項目。也因為每個動作都需要做確實,所以選擇教練學員比會是很關鍵的地方。舉例來說,如果學員增加到四位,不只每個人接受動作調整的時間被壓縮,等待其他學員操作的時間也會拉長,這也就是為何特別強調教練學員比很重要!而這次一起學習的潛伴水性也很好,所以練習的過程都滿順利的,沒有卡住或需要等待的狀況。反觀另外一組教練帶的學員則進度比較慢一點,所以他們隔天一大早還要先把課程補完後,才能進行開放水域實習的課程。

Opne Water Day 2
- 08:30 教練講解說明海洋實習動作
- 10:00 海洋實習(第一支氣瓶)
- 12:00 海洋實習(第二支氣瓶)
- 15:00 海洋實習(第三支氣瓶)(註1)
- 16:00 清洗裝備
- 17:00 潛水理論
開放水域實習總共會有 4 次,PADI 規定一天最多只能有 3 次的開放水域訓練。這次海洋實習的地方位於後壁湖的餵魚區,潛水深度最深達到 11 公尺。在每一次的海洋實習前,教練都會畫地圖講解潛水的地方和狀況,接著再說明預計實施的作動和注意事項。其實只要平常心,把在平靜水域練習的動作重新實施一次就可以輕鬆過關。唯一的差別在於海流的影響,會讓你的身體搖晃而比較不穩定一些。

最有挑戰性的項目應該是無參考物下潛,自己一邊控制下潛速度一邊進行壓力平衡,當快抵達水底時,要將自己調整至中性浮力狀態,而這也是之後潛水最常用到的動作之一。其他比較有趣的還有指北針的操作和海洋裡的 CESA 測驗(吸完一口氣後慢慢吐氣回到水面上)。
坦白說,開放水域實習最累的部分是背著裝備走回停車的過程。每次海洋實習都超過 20 分鐘以上,在水壓的影響下,你的每一個動作都會比陸地上還累很多,再加上要穿過潮間帶的礁岩,所以每天晚上都滿好睡的!
註1:因為天氣因素,怕第三天會有颱風警報所以將第三次的海洋實習提早至Day 2

Opne Water Day 3
08:30 教練講解說明海洋實習動作
09:30 海洋實習(第四支氣瓶)
10:30 清洗裝備
11:00 知識複習
15:00 學科筆試
開放水域實習結束後,需要將潛水資訊寫入潛水員日誌內,當作自己的訓練記錄。前 4 次開放水域潛水的內頁也會註明需要完成的技巧項目和彈性潛水技巧項目,你可以用來確認自己是否有確實學習完成。最後一天的下午就是學科考試了,及格分數要 75 分以上。如果有把課本看完的話,基本上都會高分過關吧!萬一不幸沒考過,教練也會再給你另外一份試題重考一次,所以真的不用太緊張。

以上就是我在台灣潛水的 Open Water Diver Course 的過程與心得,真的覺得潛水是滿有趣的活動,也許不久之後就會在學進階開放潛水員的課程了吧!
官方網站│台灣潛水
潛店地址│屏東縣恆春鎮大光路55-60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