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油,一定可以紅掉這條路線的!
繩伴確認好繩結沒有問題之後,一如往常地給我鼓勵。我抬頭看著今天的路線,心想這是爬第幾次了?30 次有沒有?雙手插進粉袋裡面摸了摸止汗用的碳酸鎂白粉,今天沒有很熱但我的手心狂冒汗,做幾個深呼吸後把專注力放在海浪拍打岩岸的聲音。不要去想成功、也不要去想失敗,把害怕趕進心中的角落並上了一道鎖,我說「開始攀登」。
對!我現在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專注地好好攀登。在台灣東北角的龍洞戶外岩場分為九大區域,從簡單到困難擁有幾百條的路線,依據美式分級從 5.6 到 5.14 都有。如果在第一次架繩攀爬(專業術語為先鋒攀登)即完攀,叫做 on-sight;如果經過多次練習才架繩完攀,叫做 red-point(紅點)。至於要經過多少次的練習才能紅掉一條路線?很難說,這關乎到自身能力、有沒有受傷、天氣好不好、岩壁乾不乾、對墜落的害怕程度等等,還有最重要的,你的鬥志足不足以克服恐懼和你有多想要紅掉它。在恐懼裡挑戰,是戶外攀岩最最迷人的地方。恐懼什麼? 你也許會問,這不過就是個運動嘛。

首先是對先鋒攀登墜落時的恐懼
先鋒攀登由攀登者邊爬邊架繩,繩子基本上在攀登者的下方,像是襯衫由下往上扣扣子一樣。攀登者隨著攀爬腳步把繩子掛進岩壁的固定點裡,若是扣了前一個扣子但還未扣到下一個即發生墜落,在確保者把你拉住之前,通常可以享受 3 到 5 公尺的自由落體和擦撞岩壁的風險。而心跳漏拍、冷汗直流都是正常反應,是人都會怕,怕到什麼程度則因人而異,怕到從此不做先鋒攀登或是怕到不自覺地腳發抖都時有所聞,這是一種生命受到威脅時的保護機制。但身為一位優良的攀岩者,我們必須學習去克服它。
其次是對自我能力的恐懼
攀岩是一種考驗個人綜合能力的運動,指力、臂力、核心力量、平衡感、協調性、爆發力。因為需要的條件太多,攀爬者常有一種苦練多時成效卻微乎其微的感覺,一但疏於練習又立刻面臨被打回原形的危機。上次爬完的路線這次爬不過,所有努力付之流水的灰心感也會形成一種恐懼,打擊攀岩者的信心,強迫他們在失敗中學習繼續努力。
最後是對傷痛承受的恐懼
長期從事攀岩的運動者,十個裡面有九個傷,對這群戶外攀爬者來講皮外傷是家常便飯,而內在的疼痛更令人害怕。從手指關節彎曲沾黏、手腕疼痛、高爾夫球肘、網球肘,到腰背酸痛都有可能,攀岩同好聚在一起聊聊傷痛各有一套與其和平共處的心得。在挑戰路線的過程中傷痛是必然,但若因為訓練過度或太想完成路線而造成嚴重傷痛,以致需要多休息幾週,那肯定是得不償失。

現在我站在即將要挑戰的路線前面,腦中順過一次動作,把對墜落的恐懼、自我能力的恐懼,還有傷痛承受的恐懼通通放下。海浪一波波地給我掌聲,而海風輕拂地吹散心中的燥熱。
也許會像前幾次一樣再度挑戰失敗,但失敗是每個攀爬者時常面對的課題。每個人身材和身體素質的差異,碰到的難關和突破的方式自然各有不同,適合你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我,因此如何找出更適合自己的動作、更省力的方法來突破難關便是箇中樂趣。思考、修正、實驗、培養專注與勇氣,正是這項運動的精隨。
當一切能力都具備了,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的運氣,或許能夠幸運地紅掉一條路線,贏得在場同好的掌聲,還有終於突破大魔王時的無敵快感。每當完成一條路線回到地面時,繩伴會恭喜我順便配上幾句評論,「動作很穩定」、「每一步都很踏實」,而我也會慎重地感謝,感謝他一同經歷我每次的失敗,又一再地幫忙確保與提出建議,只有他知道我的努力、我的不甘,只有他知道成功後面有多少的辛酸。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攀岩?也許因為這是全身性的運動,又或它富含力與美,但是真正讓我沉迷的還是心理層面,是明明害怕卻努力專注於當下的自己,像是一種渴望,無畏無懼地爬向天際。
這就是戶外攀岩的魅力。
東北角的精彩活動
龍洞戶外攀岩體驗 ► 點我預約
福隆獨木舟探險 ► 點我預約
發表迴響